书籍描述
作者运用科学史家孔恩(Thomas Kuhn)的「典范与典范转移」(Paradigm and Paradigm Shifts)观念,强调某一诠释(录音)因其特殊演奏/诠释成就,导致后来演奏此曲者深受其演奏影响,则作者将此具有特殊影响力的诠释(录音)称为「典型」。如此诠释现象无疑是录音发达且普及的二十世纪才出现的特色。
以拉赫曼尼诺夫第二号钢琴奏鸣曲与穆索斯基《展览会之画》为例,霍洛维兹以其惊人的改编闻名于世,藉由录音而轰动全球。虽然他并没有将其改编版本写成乐谱发行,但后辈钢琴家却藉由聆听霍洛维兹的录音而模仿弹出相近的演奏,使得他的诠释成为乐谱之外足以影响演奏家表现的「典型」。在1958年以前,拉赫曼尼诺夫第三号钢琴协奏曲演奏以删节为风尚,但演奏家删节的依据并非是乐谱指示,而是以作曲家本人与霍洛维兹的演奏录音为准。「作曲家-乐谱-演奏者」的关系因为录音的出现而改变,「典型演奏」形成的经典地位与影响力甚至超越乐谱本身而成为左右音乐诠释的圭臬。
在这些作品诠释/演奏讨论中,评论者如无法掌握「典型演奏」的影响力,单纯地以乐谱与作曲家风格来衡量演奏,不仅失去诠释历史观,评论将缺乏焦点。举例而言,若纯以音乐和技巧表现观之,范克莱本所演奏的拉赫曼尼诺夫第三号钢琴协奏曲早已被后人超越。然而,如果将其演奏放到他的时代,其诠释却是革命性的演奏,其影响力甚至撼动整个俄国钢琴学派。如果评论者仅以「今日」的标准来衡量其演出,自然不能了解其重要的经典意义与典范价值。
较录音影响力更为微妙的则是「演奏传统」与「学派意见」的影响力。在普罗柯菲夫第七号钢琴奏鸣曲的诠释中,俄国首演(世界首演)者李希特与美国首演者霍洛维兹截然不同的诠释固然各自形成「典型」,但莫斯科音乐院教授诺莫夫个人的意见却因其众多学生的演奏成就而成为不可忽视的诠释,其观点也成为具影响力的「典型」。即使诺莫夫的见解相当程度地背离作曲家的乐谱指示,如欲讨论本曲的演奏与诠释,就不得不掌握如此观点,否则完全以乐谱为依归却不知此曲在特定派别下的解释,评论者在面对众多诠释相近却大幅偏离乐谱的解释时必感无所适从,也无法掌握评论标准。
书籍目录
本书特色
◎华文世界第一部呈现音乐诠释史观的版本比较专著
◎目录:
拉赫曼尼诺夫:第三号钢琴协奏曲(Sergei Rachmaninoff: Piano Concerto No.3)
拉赫曼尼诺夫:第二号钢琴奏鸣曲(Sergei Rachmaninoff: Piano Sonata No.2)
普罗柯菲夫:第七号钢琴奏鸣曲(Sergei Prokofiev: Piano Sonata No.7)
史特拉汶斯基:《彼得路希卡三乐章》(Igor Stravinsky: Three Movements from Petrouchka)
穆索斯基:《展览会之画》(Modest Mussorgsky: Pictures at an Exhibition)
史克里亚宾:第五号钢琴奏鸣曲(Alexander Scriabin: Piano Sonata No.5)
◎取材最详尽、分析最精辟的音乐评论合集
吴漪曼,文化大学音乐系钢琴教授、萧滋基金会董事长
从元溥的乐评三部曲中,我们可以惊叹他心思的缜密,剖析的精微;隐隐然对于音乐方面的史学、民族学、社会学等,均有非凡的涉猎。对乐曲「解读」和「体悟」的透彻,自然水到渠成。
雅布隆丝卡雅 (Oxana Yablonskaya), 茱莉亚音乐学院钢琴教授,隆提博、维也纳、里约热内卢大赛冠军
无论是对钢琴曲目或是俄国钢琴学派,元溥都有极其惊人的深刻了解。借着热情、努力和敏锐度,他成功地描绘出钢琴家的风格与诠释,严谨而系统化地呈现在他的乐评之中。
雷翁丝卡雅 (Elisabeth Leonskaja),恩奈斯可钢琴大赛冠军
如果你能认识元溥,亲自感受音乐对他的重要,你就可以知道为何他拥有如此惊人的音乐知识和深刻见解。
安洁黑 (Brigitte Engerer),巴黎高等音乐院钢琴教授 、伊莉萨白钢琴大赛季军
为元溥的音乐知识喝采!他不仅对各钢琴学派都有精辟的见解,更以无比的热忱探讨钢琴演奏历史与浩如烟海的曲目,用心之深令人惊叹。
陈毓襄 (Gwhyneth Chen),1993年波哥雷利奇大赛冠军
元溥对于音乐具有无限宽广的视野与知识,在他的著作里专业、熟练且权威地重现艺术家的音乐世界。他的见解深刻而敏锐,文字又不失诙谐与魅力,即使是演奏者也能从其对音乐的热情中得到启发。简而言之,这是罕见的天才!
商品属性 | |
---|---|
[ 作者 ] : | 焦元溥 |
[ 出版社 ] : | 联经出版社 |
[ 图书编码/ISBN ] : | 9789570827972 |
[ 图书页数 ] : | 412 |
[ 开本 ] : | 16开 |
[ 装帧 ] : | 平装 |
暂时还没有任何用户评论 |